铝材镜面抛光液是在三酸抛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三酸抛光的换代产品。它保留了工序简单,能形成反光镜面等三酸抛光的诸多优点,同时,也克服流痕、黄烟等致命弱点,是一项难得的技术突破,特点如下:
1、可任意滴流,滴干为止。由于三酸抛光槽液允许滴流的时间不能**过30秒,大量抛光液(400-600kg/T)被带进水洗槽,造成巨大的槽液损失,还需700-800公斤片碱处理废水!此外,如此短的滴流时间,稍不留心铝合金表面就会有流痕,造成废品,使三酸抛光成品率不足70%。本品添加缓蚀剂使流痕问题得到解决。铝合金离开抛光液后,缓蚀剂形成的保护膜使铝合金和药液成功隔离,可任意滴流,且无流痕。因此,药剂消耗大幅下降(约150-200kg/吨材),成品率大幅提高。
2、无黄烟溢出,销酸的分解被有效抑制,抛光亮度稳定。大量黄烟溢出、严重污染环境是三酸抛光不能广泛推广的另一主要障碍。黄烟量太大,处理困难,成本又高;销酸分解太快,其浓度波动太大,使铝合金表面亮暗交替,成品率太低。
3、自动清除抛光灰,提高抛光质量。铝合金抛光后,表面一般都有一层抛光灰,用普通方法很难清除,即使经20-30分钟的阳极氧化,仍然可能附着在铝合金表面,影响抛光质量。本品抛光的同时,抛光液价格,能自动除灰,抛光液,铝合金离开抛光槽后,已非常干净,保证了抛光质量。
1.从切削力的角度去设定所选择微粉
基本上来说从结晶状去选择。因为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抛光材料抛光蜡的效率。
2.要仔细识别上光效果
上光效果不足,这是因为油脂和微粉基体的处理不当,以至于在抛光过程瞬间高温时升华形成残留粘附在工件表面。在工件折射光线时因为油脂残留物的漫反射形成哑光,进行除蜡水清洗后则完全没有研磨后的精光或者镜面效果。
3.检测微轮颗粒的硬度
国内众多的生产企业对抛光蜡的研究仍停留在初始阶段,其产品仍以松软且易折断居多。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油脂在和微粉混合时采取**高温加热手段,促使油脂分子膨胀,在冷却凝固后,因为油脂分子的增大其形成的分子链相应的变成短小,微粉颗粒的紧密性相对较低,从而造成了松散现象。在使用中,则容易造成掉粉现象,上轮效果一般,而且上轮粘附的微粉颗粒不均匀。容易在工件表面形成划痕现象。因此要解决这问题首先要处理油脂改变油脂分子的大小是关键,将分子变小,则使形成的分子链更长,微粉颗粒会因此而更加紧凑,整体体现为坚硬。在使用中,因为具有较长的分子链,其上轮粘附的效果就理想。正因为具有良好的上轮效果,能够使微粉颗粒在抛光轮上均匀分布,金属抛光液,提升切削力。真正达到耐用,高效的目的。所以,硬度也代表品质的高度。
4.微粉颗粒的细度和结晶状
真正的高品质抛光材料抛光蜡是不出任何光泽的,只是还原材质本身的色泽。在**卓镜面的效果下,因为抛光面的平整会形成强烈的光反射形成暗冷光,并在任何一个角度的反射都是一样。微粉的选择不当,会造成无法达到镜面或者**卓镜面的效果。这是因为会在工件表面产生细微的划痕,在光线的映射下形成光线的漫反射,这样就会造成白光或者说是哑光。因为具有细微的划痕会因此有残留填充在内,简单的检测是难以区分的,只有在高倍镜底下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高倍镜底下检测为雪花状点的反射且无任何细微的划痕,这才是优质的产品,雪花点越细小和密集则品质越高。
5.油脂是否存在残留
在抛光研磨过程中,在瞬间的高温高压情况下所形成的残留。是用肉眼难以辨别的。即便使用除蜡水也都难以清除,这就是真正的残留。该物质犹如一层镀膜般粘附在工件表面,真正影响抛光质量的也就是这种残留,直接导致无法上光或者上光不足。因此油脂的处理是决定抛光材料抛光蜡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前提。时间一长,该物质会因为氧化而脱落,在工件表面形成斑驳。
6.油脂是否充足
在普遍流行的高温熬结生产过程中,会因为未能有效处理油脂与微粉的协同作用。在快速冷却时,会因为微粉颗粒相互间的链接其结构应力往往大于油脂的框架结构从而引发爆裂,多数发生在底部中间产生裂纹,因为这是最后冷却的部份,其结构应力相对较弱。这种情况多数都是油脂含量相对较少,并造成油脂分子链的断链形成的。